2023
04/20
09:30
來源
江南晚報
分享
昨日,記者看到兩座自動保潔生態公廁出現在大溪港濕地公園內,經了解,這也是蘇南地區首批使用高濃污水全資源回收設備的公廁。大溪港濕地公園作為“治太保源”重要的前沿陣地,在這里就連方寸之地的廁所,也展現著無錫人保護太湖的決心。
對于普通的公園而言,新增一兩個公廁并不稀奇,可謂是“分分鐘”的事,但對于大溪港濕地公園來說,這是一件需要“斤斤計較”的大事。原先整個公園里只在游客中心配備了一個衛生間,這主要是受限于大溪港濕地公園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不可逾越的生態保護紅線,根據測算每年入園的人流量為200~300萬人次,如果沒有妥善的處理措施,將導致相當于30噸尿素、10噸磷直接進入水體,造成污染。“新增的兩座公廁在建造時專門配置了高度智能化的物聯網系統,不僅能進行臭味監測、自動換氣保持公廁氣味清新,還能生產生物有機肥。”生態公廁制造方負責人李沛瑄說,為了盡可能減少對于周邊環境的影響,每個模塊化廁所占地僅需12~15平方米,完美地融入大溪港的景觀及生態鏈,與周邊景色融為一體,完成了生態環保與民生需求的和諧統一。
大溪港濕地公園其間每一條支浜、每一處淺灘都與太湖緊緊相連,毫不夸張地說太湖的健康與大溪港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大溪港濕地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敏倩表示,為了守好入湖前的最后一關,園方不惜花費數倍的“真金白銀”為新增的公廁專門配置了先進的生態系統,無需污水管網鋪設,就能實現零污染排放。通過采用零排零管技術和加裝生態艙,廁所糞污可以就地資源化利用,短短14天的周期就可以直接轉換成有機肥以及潔凈的水蒸氣。這些高質量的有機肥還能反哺于濕地公園里的一草一木,“化作春泥更護花”。
近年來,無錫太湖水域水質穩中向好,這離不開全市上上下下的精心呵護。大到太湖隧道修建、太湖十年禁捕,小到河道水質整治提升、生態公廁建設更新,每一次與太湖有關的“動作”,無錫人總是深思熟慮,久久為功。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藻情持續改善,氮磷濃度好于全湖均值,達十五年來最好水平;13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太湖北部湖區成為全太湖唯一實現總氮、總磷雙下降的湖區。(殷婉婷/文、攝)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