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傳媒
首頁 > 今日看點 > 正文

引智育才,鄉村以"人興"促"業旺"——無錫推進鄉村振興系列報道之三

2023

04/20

07:58

來源

無錫日報

分享

  從3年前只有2家民宿,到目前已有藝術館、咖啡館、非遺文化等17個文旅項目,惠山區桃源村成了人才集聚地,農文旅產業日益興旺。“預計至年底這里可形成百來個就業崗位,部分外出打工的農民將‘回家’就業,充分彰顯產、村、人融合發展的樣板效應。”村書記張谷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近年來,我市圍繞“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不斷創新機制,厚植鄉村振興人才優勢,并帶動更多農民融入新發展潮流,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加強培育

  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中堅力量

  在擁有1200畝糧田的江陰雪峰家庭農場,農場主程雪峰屢屢在農機裝備等方面先行先試。這里是全市首個裝備無人植保機、無人收割機等高效農機的“無人農場”,并在全市率先實行秸稈綠色收儲。他也成為村里人稱道的農機一線土專家、省勞模。“農機補貼有力,農業新項目優先考慮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我們干勁十足。”他笑著說。他還帶動農機手、種糧大戶成立了農民合作社,年經營收入達1000多萬元。

  “只有讓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成為農業的中堅力量且比重不斷加大,才能加快推動農業規?;?、集約化、市場化發展,有效解決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抗壓能力不強、百姓對農產品需求剛性增長但部分產品供給不足等問題。”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吳立剛說。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關鍵一環是精準、有力的助農扶農措施。多年來,我市對購置高效農機的經營主體加強補助,設立引導資金全面推動“百企建百園”工程,不斷拓寬無需抵押即可獲得貸款的“惠農貸”惠及面,穩步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系列舉措讓這些行業、區域內的農業“領頭羊”穩步發展壯大。至去年,全市家庭農場達1238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5家,分別較3年前增加了384家、17家。新型經營主體還通過輸出技術服務、經營理念等帶領附近小農戶1萬多戶共奔致富路。全市農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持續邁出大步。至去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居全省前列。

  為人才拓展多元化發展空間,我市于去年底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業產業化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等加強扶持。通過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帶頭人隊伍、實施青年農場主計劃等,我市至2025年要培育提升示范帶動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各300家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00家。

  理順機制

  吸引更多人才進村投資興業

  “吸引我們來投資的,不僅是優美的鄉村環境、穩定的發展預期,還有良好的‘農創客’生態圈。”桃源村仙木里咖啡館負責人陳婉婷說。這里于去年12月試營業,一開始人流量極少。村集體了解后積極助企引流,包括將村里的公共閱讀空間——鐘書房搬至店內來豐富業態,通過鎮、村的官微、電商平臺等加強宣傳,在道路上設置引路指示牌等等。如今,這里每周人流量已增至近千人次。

  從以前只管行政、民生事務,到現在“創客有所呼,村集體迅速應”機制全面推行,這樣的轉變也正是多數村集體正在經歷的。“未來的鄉村,將更好地承接城市空間溢出資源,成為創客集聚地、總部經濟集散地。”市委農辦人士說。當前鄉村要轉變視角,圍繞項目落地、資金籌集、精細服務、技術護航等方面加強保障。人才激勵機制也要進一步優化,推動更多農村創客進入“榮譽村長”、鄉土人才等隊伍,激發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在政府層面,則要加快完善農業園區、重大工程項目平臺,使鄉村和社會資本加強信息聯通,更好地引導人才、資本入村。

  依托大企業對鄉村實施整區域開發,是吸引人才入村的新途徑?;萆礁咝聟^(洛社鎮)萬馬村一邊在有序騰退低效建設用地,一邊在推進“美麗農居”建設。“按規劃,這里承載著惠山高新區生活空間功能,建設不能再小步走,而要打造與未來產業需求相匹配的發展空間。”市鄉村投資振興有限公司負責人畢勇說。預計四年后這里將形成農田里的康養業、田園式總部經濟、農產品加工等新業態,新增百余個工作崗位,村集體經營收入有望由之前700多萬元增至約2000萬元。由程禾鄉創公司打造的小南灣鄉創綜合體,引入了一批企業家、攝影家、策展人,將通過南灣自然村、小田里鄉野樂活度假村、生態農業種植園和吳影像公園(闔閭幻城)項目建設,為百姓營造“生態、藝術、永續、多元”的當代理想田園生活。

  加大引導力度

  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主體

  “鄉村振興,農民是主體,建設美好家園,不僅要借助社會資本等外力,更要引導、組織農民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吳立剛說。

  在宜興高塍鎮范道村,原先3300畝魚塘由70多戶農民承包,實行分散、粗放式養殖,租金僅三四百元一畝。如今,原先的荒塘、廢地不見了,魚塘連成了片,塘壩抬高了,還增加了3個用于凈化尾水的凈化池。“2023年6月1日起百畝連片或單個面積在50畝以上的水產養殖水面尾水達標后才能排放——兩年前,面對這樣的硬杠杠,村集體、農民都感到改造所需資金量太大。”村書記周洪良說。后來宜興文旅集團著手開展滆湖生態圈建設,前往調研后商談開展整體性改造、流轉魚塘承包經營權事宜。村集體和農民開了大大小小近10次會議,對有想法的農民一一走訪,宣傳這樣做的意義。約1個月后大家都簽訂了流轉合同。令人高興的是,這里已完成改造并即將開始招拍租,預計每畝租金將增加4倍多。今年村集體經營收入預計可較去年翻一番,達300多萬元。

  向存量要空間,是我市鄉村建設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按村莊規劃合理安排土地資源,推動小田變大田、小塘變大塘,依法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等,是當前村‘兩委’組織的重點工作,要發動老黨員、老干部隊伍耐心引導,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并在流轉中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市委農辦人士說。

  提升農民能力素質,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推進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的同時,宜興農業農村部門已組織約50次生態養殖新模式新技術培訓,參加的農民達5000多人次,讓他們面對新形勢新規定能跟上趟、合上拍。3年來我市依托送教下鄉、田間課堂、培訓學校等方式和載體,為農民送上生產技術、營銷等知識和技能。至2025年,我市要孵化和培育電商人才5000人,培育高素質農民2萬人。同時,加快培養有素養、有擔當、有能力的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以及“土專家”“田秀才”等特色鄉土人才,依托農業科技園、產業園大力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等舉措也已展開。以高質量人才隊伍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旋律,正在無錫鄉村大地響起。

 ?。ㄖ煅┫迹?/p>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亚洲a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字幕|97免费视频人妻无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