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4/19
10:11
來源
無錫觀察 無錫日報 江南晚報 無錫新傳媒
分享
前不久召開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校)建設工作總結交流會上,無錫市教育局及多所普通高中校相關負責人向參會人員展示了建設成效。
2020年,無錫成功獲批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入選首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以下簡稱“雙新”)實施國家級示范校。入選以來,我市錨定三年建設目標,在落實國家課程,開發校本課程和變革課堂教學等方面搶抓機遇,成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與實踐,一大批高品質示范高中正在火熱建設中,普通高中“課程育人”成果正日益顯現。
無錫市:一體化推進示范區與示范校建設
前不久,市教育局局長宋新春分享了我市三年來推進“雙新”示范區建設的舉措和成效。
教育改革,規劃先行。我市強化“雙新”實施保障機制,堅持把“雙新”示范區建設作為無錫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統籌推進“雙新”示范區建設各項任務。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將“雙新”示范區建設納入我市“十四五”規劃,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整體設計、科學制定三年規劃,設立專項經費,三年累計投入25億元,一體化推進“雙新”示范區與“雙新”示范校建設。
“雙新”實施,無錫依托市校兩級項目建設加快邁步。根據相關要求,我市科學設計了《普通高中大單元教學設計指南》《“雙新”實施學習環境建設配套標準》等15個市級重大項目,在配套政策、專業指導和資源保障等方面,形成“雙新”示范區建設系統研究機制;組建13個專家工作站,通過專家智庫,聯合教科研訓機構、高校和高中提供支持和指導。
我市推動學校解決“雙新”實施中重難點工作的力度,從一個個數據中就能看出。我市推出了《學校課程手冊》等26類實驗項目,鼓勵學校通過多種方式開展項目實驗,既落實國家規定課程也形成學校特色課程。全市實施“珍珠鏈”計劃整體推進各項目,遴選17個項目組長學校,帶領44個同類項目成員學校搭建項目實施共同體,催生142個項目成果,實現由點到面、由面成體的建設樣態。今年我市又將62個項目列入“雙百攻堅”行動,實現項目實施持續深化、迭代升級。
三年來,無錫緊扣“雙新”重點任務,圍繞高質量建設的關鍵環節,協同推進課程、教學、評價深度變革。我市通過制定實施相關方案,加快建設全學科、跨學科的課程基地,著力構建“五育并舉”的課程體系;通過鼓勵學校開展大單元教學,規范實施工程教育,建設40個“高中5G+未來教室”等,大力倡導學科典型學習方式;通過完善評價體系,改進評價方法,強化評價結果應用等,持續優化評價機制。
在“雙新”實施過程中,歷來堅持科研興教的無錫切實發揮出了教研工作的引領、驅動作用。我市構建了縱向貫通、橫向關聯的區域教研格局,打造“市—區—校—組”四級貫通教研組架構,發揮國家級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研究所、省名師工作室等團隊力量,破解“雙新”教研難題。我市還借力國家級、省級專家以及科研院所、校外教育基地等專業力量,精準踐行“雙新”理念。由市、區兩級教研員領銜“雙新”示范區項目,開展主題教研活動,推動學校深入開展校本教研,為服務教師上好每一節課,促進每個學生適切發展提供專業支撐。
目前,無錫市所有普通高中學校均制定了學校課程方案,在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開設了特色豐富、可供選擇的優質課程,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學業質量持續攀升,“雙新”示范區正向著建成全國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發展樣板區、引領區不斷前行。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為高中教育改革探路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以下簡稱:省錫中)作為“雙新”示范校,承擔國家教育探索項目和輻射、示范的任務。三年來,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關鍵領域進行探索并獲得突破,為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創新探路。
實施“雙新”,省錫中整體規劃了體系建構、方式變革、評價示向等6大重點工作,具體設計為28個創建實施項目,依托項目群扎實推進創建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23個創建項目順利結項。
該校副校長錢敏艷介紹,近年來,學?;谛掳鎳艺n程方案研制了學校以及課程整體實施的新方案,構建了面向人文、法律與經濟、工程·實驗等7個專業大類的《省錫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4.0版)》,為學生個性化選擇和深度學習提供更多機會,也保障國家課程方案落地落細落實。
在落實新課程核心理念過程中,省錫中重點探索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科典型學習方式,推動學習方式整體變革。該校形成了語文學科體悟式學習、數學學科探究思悟式學習等各學科典型學習方式,圍繞學科典型學習方式探索創建項目,推進課堂改革再出發行動,探索學科典型學習方式,促進課堂教學真實變革,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學校通過邀請專家指導,精心打磨課例,在各類教學研討活動中進行課堂教學展示等,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學校的研究成果《在親歷中感悟意義:中學語文“體悟教學”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獲得了2021年江蘇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在信息技術助力“雙新”實施方面,省錫中亮點頻現。學校創建了5G時代智慧教室,成立匡園云校,探索基于5G的高中雙師課堂共創共育教學模式,呈現5G時代高中“教—學—評”一體化實踐的新樣態。“我們的‘優課暢學’課程大廳已經上線56門精品課程,有3000多名學生參與。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學生擁有豐富、多層次、可選擇的線上校本課程,滿足他們個性化發展需求。”錢敏艷說。
學校探索的評價方式改革,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熱點。2021年3月,校長唐江澎在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表述“好的教育”的育人目標是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優雅生活者”,引起廣泛熱議。“四個者”的表述來源于匡園畢業生形象設計,基于此設計,學校發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整體構建學校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評價方案,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校本化描述,最終形成“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優雅生活者”的育人目標及20個素養表現特征,從學校層面回答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
“雙新”實施,離不開師資。這所學校設立了專業信念、專業研究、專業研修、校本教研、專業社群建設5個工作項目,形成了系統培育“良善人師,匡園學者”的教師專業發展框架,讓師資隊伍整體提質,科研氛圍濃厚,成果數量多、質量高、影響廣。
該校還通過承接國家級“雙新”示范?,F場培訓研修等,及時宣傳、推廣學校“雙新”建設經驗。就在4月11日,省錫中與陜西省商洛市教育局攜手啟動學校對口當地8所縣域高中的“1+8縣中幫扶共同體”,共探國家級“雙新”示范校以教育幫扶帶動縣域教育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
江蘇省天一中學:讓每個孩子卓越成長
“雙新”實施,江蘇省天一中學探索出了一條特色路徑。此次交流會上,學校共開設了26節觀摩課,涵蓋了所有學科,展示了豐富的課堂樣態。
采訪了解到,該校落實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充分整合利用各類資源,促進課程、教材、教學、考試、評價等有機銜接,實現教學方式、評價方式、育人模式等方面的轉變。學校以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多元評價、學生發展指導、師資建設、綜合育人等為重點,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通過實施三類豐富課程、“三注重”教學、“三高協同”育人模式破解難題。
“學校重構三類豐富課程體系,形成了課程育人新的探索。”校長朱卓君介紹,在“課程育人”的視野下,學校思考更多的是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因而對課程提出了新要求。天一中學打破了年級的概念,重構以學習領域為核心的三類豐富課程體系,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學習和發展需求,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學習的動力。此外,該校還建設了9大課程基地(含85個特色館室),完善課程的實施與組織管理制度,形成選擇性走班實施方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等。
素養本位的教育是為了培養和諧、有靈魂、主動發展的“完整人”。實施素養本位的教學,就要求學校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天一中學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注重情感體驗、注重自主學習、注重主動創造”,更多地關注對學生成長的過程性、表現性評價,提升核心素養。2021年4月,該校被省教育廳授為“江蘇省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所”,逐步探索形成了“跨學科、項目化、開放式”的自主學習模式。
“雙新”實施需要相應的資源支撐,高中育人不能只停留在學校層面,要形成全社會“協同育人”的格局。天一中學實踐的“三高協同”育人方式,與百所高校、高中,百家企業共同建設9類專項合作平臺,11種不同領域課程,27類合作研究項目,7種類型學習資源,建立育人共同體,形成了協同育人的新路徑。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協調各方力量,著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努力為學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多選擇的成長環境,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和機會,使學校成為一個開放、個性、智慧、民主的自主學習中心,讓每一個孩子卓越成長;我們期望通過新課程新教材的高質量實施,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得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素養得到提升,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積極的生活者’。”朱卓君說。(陳春賢)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